最近娱乐圈可真热闹,成毅的新剧《赴山海》一上,又掀起一波讨论。说起来也挺有意思,现在拍戏的越来越多,资金也不差,但好剧却好像越来越难找。一堆流量明星拍的戏,宣传搞得轰轰烈烈,数据刷得眼花缭乱,可真正坐下来看两集,不少人直呼“就这?”——这年头,观众不好糊弄,但偏偏有些人、有些戏,还就真一直这么拍。这不,有人就说成毅快成了“男版鞠婧祎”,三十五六岁的人了,还在古装偶像剧里打转,造型万年不变,演技也看不出啥进步。这话听着挺刺耳,但也不是完全没道理。所谓“江山代有才人出”,怎么到了他这儿,好像就停在了舒适区?
说起成毅,不少人是从《琉璃》认识他的。那时候他凭借禹司凤确实圈了一波粉,古装扮相清冷又带点少年气,观众也吃这一套。可后来的《沉香如屑》《莲花楼》,再到刚播的《赴山海》,咋一看海报,还以为是同一部剧的剧照——高马尾加刘海,表情不是冷就是萌,造型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。这不免让人纳闷:是造型师偷懒,还是成毅就只适合这一类形象?反观同期一些男演员,哪怕同样是靠古偶起家,也在努力尝试不同风格,比如正剧、现代都市甚至电影领域,生怕被定死在一种类型里。而成毅好像还没跳出这个圈。
再说演技,你说他完全没演技那也不客观,《琉璃》时期的情感戏还挺有感染力。但问题在于,之后的角色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——外表冷淡、内心深情,偶尔卖个萌,演技幅度并没太大突破。观众第一次看觉得新鲜,第二部还行,到了第三第四部,难免审美疲劳。这跟鞠婧祎被说“半永久妆造”本质上是一回事:不是不好看,是看多了真的会腻。演员这行,吃青春饭固然没错,但三十五岁还在演二十岁的人设,是不是有点勉强?
《赴山海》这剧本身也挺有代表性。开播前热闹得很,热搜上一个接一个,成毅一个人几乎扛起了整部剧的话题,连公司股票都跟着涨。但播出之后呢?除了粉丝在努力撑热度,普通观众反馈最多的是“剧情老套”“人设眼熟”“没啥惊喜”。说白了,又是资本+流量那套流水线作业——不管内容咋样,先靠明星拉动关注,能回本就行。但这真的是长久之计吗?观众或许会因为喜欢一个演员勉强追一部剧,但不可能每次都买单。
其实说到底,这不是成毅一个人的问题,是整个行业生态的缩影。资本求稳,平台爱流量,演员被类型化,观众一边骂一边看——大家都陷在这个循环里。你说成毅不知道要转型吗?未必,可能也不是不想,而是一时半会儿难掉头。毕竟舒适区待惯了,市场也认可,突然换个赛道万一失败了呢?但反过来看,老是待在安全区,演技得不到锤炼,口碑迟早会反噬。
如今这年头,观众眼光越来越毒,光靠一张脸、一种造型通吃的时代早就过去了。演员终究得靠作品和角色说话,没有突破就意味着被遗忘。成毅有粉丝基础、有颜值、也有一定的演技底子,如果能大胆一点、走出框架,说不定会有更广阔的空间。不然,再过几年,可能真的会被说——“哎,他当年好像挺红的?”。
——所以你说,一个演员是被类型化更可悲,还是不敢突破更可惜?
晶顶网配资-股票杠杆平台-配资正规网站-如何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